第343节
??移民困境,很可能会因此而得到突破。 ??茹瑺没有说话,丁景福也不敢擅作主张,一时之间房间内陷入寂静。 ??杨溥突然说道:“常大管事想要筹建晋商商会,调动晋商力量推动移民之策深入民间,这是极好之事……不过,晋商商会是不是与英烈商会一样?” ??常百业瞳孔微凝,惊讶地看向杨溥,自己一直都没怎么在意这个连上桌吃饭资格都没有的人,但现在看,此人睿智、敏思还超茹瑺! ??而且自己似乎还看走了眼,虽然这个人站在茹瑺的后面,像极了无足轻重的“狗头军师”,但他竟两次先于茹瑺发问,而茹瑺处之泰然,不以为忤。 ??很明显,此人身份或许不起眼,但他在茹瑺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。 ??一个强劲的人! ??常百业深深地注视着杨溥,道:“英烈商会乃是京师之中,为筹建英烈碑、大报恩寺所组建,又侧重军士额外抚恤,为朝廷分忧。晋商商会乃是为移民大业所建,让惠于移民百姓,同样是为朝廷分忧。从这里看,并无不同。” ??杨溥摇了摇头,一针见血地问道:“在下询问的是,英烈商会虽是商人所筹建,然有三王节制、约束。而这晋商商会,不知常大管事可想好由谁来节制,还是说,只由你们商人说了算?” ??常百业冷眸,眼前的家伙太难对付,他竟然想要染指晋商商会的管理权! ??若是如此的话,他日晋商商会到底是听谁的?晋商说了算,还是朝廷说了算?若是朝廷说了算,那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? ??可事已至此,常百业不低头也得低头,眼下最重要的,不是讨论晋商商会谁说了算的事,而是办不办得起来的事。 ??若没有朝廷支持,布政使背书,晋商商会成立不了,即便是成立了,以常家眼下的能力,很可能站不稳脚跟,甚至会被其他晋商一脚踢出去。 ??“既然是晋商商会,自然是以晋商为主……”常百业坚持着自己的原则,然后补充了一句:“但朝廷可以委派官员进驻商会,以行监察、节制之权。” ??杨溥微微点了点头,退后不言。 ??茹瑺听明白了杨溥的意思,他也认识到了晋商抱团可能会威胁地方,所以提出了根治之法,即进驻官员,监察晋商商会运作,对其不当、不法、损害国民利益之行为进行节制、约束,这样一来,至少给晋商商会上了镣铐,不至于让其肆无忌惮。 ??“此事我还需仔细考虑,你且回去候消息吧。” ??茹瑺并没有直接答应常百业。 ??待常百业离开,茹瑺又与丁景福、杨溥等人商议至四更天,才最终形成决议: ??同意组建晋商商会,联名上书,通报朝廷。 ??也正是从这一天,晋商开始从涓涓细流,汇聚为苍黄黄河,呼啸奔腾…… ??第四百零六章 常百业的漏洞 ??床榻之上,常百业反思着今日的所作所为,一言一行的画面从脑海中闪过。 ??常百业走到今日这一步,绝不是靠侥幸、投机与小聪明,他有着对自我的深刻认识,始终保持着“三省吾身”的习惯。 ??人之成长,就是自我认识加深的过程,也是对话自我,解答自我的过程。 ??自言自语,自问自答,有时候也是一种智慧。 ??晋商商会! ??这个想法来源于京师,来源于英烈商会,常千里曾与侯西域、渠宝等人商议过此事,但在当时大家都忙着出货,赚得盆满钵满,根本就没有抱团的紧迫性与必要性。 ??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。 ??微商中不仅有沈一元,还出现了两个厉害人物,一个名为胡文义,他把握住了朝廷在各地设置粮仓的机遇,于江西、湖广等地买入了无数船只,低价购置大量稻米,运往徐州、淮安等地,专卖官府。 ??有人戏言,江中十船有二胡,可见其生意之大。 ??另一个是周大匠,听名字就知道他的身份,是一个匠户,具体来说,是一名船匠,在洪武二十年时,曾被征调,在京师龙江船厂打造海船,后因伤了手,安排子侄顶替,自己方返回徽州休宁。 ??此人虽没多少学问,但极有生意头脑,当他从小道消息听闻朝廷即将解禁大海时,便去了徽州府的皇家中央钱庄,抵当了自己的一切,获得了一百贯新钞。 ??周大匠就凭借着这一百贯新钞,跑到苏州常熟一个名为许浦的地方,招揽了三百民间船工,又花费了几十两钱钞,买下了废掉已久的老船坞,亲自带人清淤。 ??之后,周大匠收到了数百“海船”订单,一个个给钱给得利索、大方,就一个要求:早点造出海船。 ??不满订单排到建文四年,周大匠又亲自带人沿海勘查,收拢民间匠人,于扬州海门、宁波慈溪、余姚等地开设了民间船厂,其生意越来越大,俨然名震江南。 ??据说朝廷中有不少官员都与周大匠有关联,为的就是求船。 ??沈一元、胡文义、周大匠成为了徽商的代表人物,可晋商呢? ??山西人谈起晋商的时候,还知道八大晋商,常家、侯家……多少能说几个来。可出了山西,到了京师,人们根本就不知道晋商的代表人物是谁。 ??常千里的知名度算是最高,也不过仅限于商人圈子。出了这个圈,百姓们、士人们,根本没有人提到过晋商的哪位人物,简单地一句“哦,晋商啊……”,从不会说“哦,晋商常千里啊……” ??这种现象与山西距离南京远有关,毕竟徽州府与南京很近,从管辖权来说,它属于南直隶的地盘。 ??但常百业认为,晋商太过分散,不够强大,也是外界认为“晋商”不如“徽商”的主要原因,所以,想要改变这一切,唯一的办法就是抱团。 ??翌日,上午。 ??常百业走向后院,拿起弓开始练习箭术,自从见识过北元骑兵的强大之后,常百业就认为自己也需要掌握一点骑射之术,以免哪一天自己出关遇到不讲理或专门打劫的鞑靼、瓦剌,不说将他们打跑,至少自己跑路的时候可以用用…… ??北元还在沉寂,这也怪不得他们,经过了一个漫长冬季,战马都饿瘦了,现在草原的草刚刚冒头,想要茂盛还得需要几场夏天的雨。 ??等他们养好膘,有了精神,估计也该闹腾了吧,也不知道今年秋会不会大乱,自己要不要带人再去一趟北元,煽个风、点把火? ??“大管事,门外有一位侯公子求见,看样子是汾州侯家的人。” ??常晋走过来禀告。 ??常百业疑惑地问道:“侯家公子?应是侯兴隆兄吧,让他来后院吧。” ??常晋答应离去,不久之后,一位翩翩公子便含香而来。 ??咻! ??箭矢飞过,直中靶心。 ??“不想常兄还懂骑射之术,当真令人意外。” ??侯家公子看了一眼,假声夸赞道。 ??常百业看过去,顿时吃了一惊,连忙喊道:“是,是你?” ??虽然眼前之人穿着公子服,鼻子下面还贴了两撇假胡子,但这双眼,这张脸庞,常百业几乎夜夜梦见,怎么可能会认不出来。 ??不是侯浅浅,又是何人? ??侯浅浅见身份被识破,也不再伪装,揭下假胡子,恢复了正常的声音,伸手讨要道:“我的头钗呢?” ??“你们不是已经回汾州了?” ??常百业惊讶不已。 ??虽说商人家与寻常百姓家没有那么多的礼仪约束,但毕竟还是要有男女大防,这侯西域到底搞什么,就这样允许自己女儿堂而皇之地进入常家别院? ??侯浅浅见常百业盯着自己看,便低下头,道:“半途中收到了常叔的信,说你正在太原府做一件大事。父亲便命我先来,还说用不了多久,八大晋商也好,山西各地富商,都会云集太原城。你到底做了什么事,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动静?” ??常百业挥手赶走了偷窥的常晋,从怀里取出镶嵌着东珠的头钗,请道:“没什么,只是与茹巡抚做了一笔交易。这是你在白塔下留给我的,我一直都带在身边。” ??侯浅浅脸微微一红,伸出纤细的玉指取走头钗,然后插入秀发之中,道:“和官员做生意取利最大,却也危险最多。做事不宜太过莽撞,否则会连累家人。常兄若有心,就不应该瞒我。” ??常百业看着认真的侯浅浅,点了点头,晋商商会的事并不是什么机密,否则也不会在王台、祝秋等人面前说起。 ??自怀中取出一枚让惠铁券,常百业递给侯浅浅,道:“晋商商会,这就是我正在做的事。” ??侯浅浅反复看过后,嫣然笑道:“晋商商会,这可不简单,一旦实现,你就可以整合各地商人,统一调配物资、渠道,你是想让晋商走出山西,走到北直隶、河南、乃至南直隶、江南去吧?” ??常百业吃惊地看着侯浅浅,她的聪慧自己见识过,但也不成想她的眼光竟是如此锐利,一眼便看穿了自己的打算。 ??怪不得她虽是女儿身,却可以在侯西域不在的时候,掌握着侯家的大局。也只有这样出彩的女子,才配得上我吧? ??“你就没想过这铁牌子很容易被人仿制?” ??侯浅浅递还让惠铁券,柔声问道。 ??常百业摇了摇头,说道:“这铁牌子看似简单,实则不然,在内部还点蚀了一丝铜箔,只需切准位置,便可辨别真假。当然,日常辨伪是通过刻尺、符文……” ??侯浅浅听得连连点头,补充了一句:“其实在我看来,晋商商会根本无需理会让惠铁券的真伪,哪怕是明知是伪,也不必去管。” ??“这怎么行?” ??常百业郁闷地问道。 ??让惠铁券,实际上是晋商给朝廷的投命状,通过“让惠”的方式来换取晋商商会的存在,不受过多干预的做买卖。 ??让惠本身,就削弱了商人的利益,这还不论真伪,那岂不是意味着谁都可以到晋商商会占便宜? ??侯浅浅白了一眼常百业,哼了一声便了过去,待常百业跟上之后,方说道:“让惠铁券只是一个噱头,临时存在,若长期存在,对晋商商会有害无利。你知道朝廷在山西移民多少?” ??“五十万啊。” ??“所以你就将目光局限在了五十万人里,而忽视了没有被迁移出去的三百五十万人?让惠铁券赢得了移民之家的人心,是一种补偿。但也不能一直补偿下去,否则会对剩余的百姓不公平,不是吗?” ??侯浅浅语气变得严厉起来。 ??常百业陡然一惊,自己竟然犯下了如此大错! ??过于关注少数,忽视大多数,很容易失去根基,没有未来。 ??现在看来,自己的筹划还有很多漏洞,还需要去完善。 ??“候小妹说的是,我错了。” ??常百业受教。 ??侯浅浅叹了口气,道:“常大哥只是太过心急了,缺乏周祥考虑。一开始这种让惠铁券自是有用,但在移民完成后,让惠铁券就应该大肆制造,普及更多人,共惠山西。” ??常百业连连点头,虽然“共惠山西”会有点压力,但考虑到薄利多销,购买人群巨大,其带来的利润依旧是难以估量。 ??“晋商商会,你打算如何整合?” ??侯浅浅期待地问道。 ??常百业看着眼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侯浅浅,心扑通通跳动,连忙转过头道:“我打算以八大晋商为主干,以无数晋商为分支,以散户商人为树叶……” ??舒坦的风,携带着轻灵的笑声,翻出了院墙。 ??京师,后湖。 ??顾三审将十几份资料送上,道:“神宫监掌印丘贺、佥书吴林、掌司刘全……前尚服吕珊等人簿书黄册皆已找齐,可以确系一点,他们皆是洪武十年前后进入宫廷的。” ??朱允炆将桌案上的《太祖起居注》遮住,拿起前尚服吕珊的档案翻看,目光微微一寒,道:“邹县!又是山东么?看来汤不平又有新任务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