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- 第958节

第958节

    ??无妨,验证就验证。

    ??安全局终于找到了古今令最大的秘密,开始运作起来,雄武成带一批人进入苏杭两地,并依照白依依的安排,做好布置,安排接头人,坐等鱼来。

    ??只三日,鱼就上钩了。

    ??安全局如法炮制,在苏州钓出了二十六人,在杭州钓出三十五人,并根据这一批人的审讯,快速行动,抓捕了一批零散的阴兵、白莲教徒,同时清扫了十二户资助阴兵的小型商人。

    ??行动如雷霆迅猛,许多人根本无法反应过来,就纷纷落网,江浙一带的阴兵、白莲教组织基本上被连根拔起。

    ??从资助阴兵的商人账册上,安全局发现了曹国公府李增枝的名字,将此事紧急奏报,朱允炆指示安全局继续监视曹国公府。

    ??在这个暗潮涌动的时刻,谁与李增枝、曹国公府走得近,谁就有可能是幕后的古今!

    ??数日后,刘长阁入武英殿,递上了一份绝密文书。

    ??朱允炆接过之后,看着绝密文书中的字眼,瞳孔放大,抬头看向刘长阁:“此事当真?”

    ??刘长阁凝重地点头:“皇上,此事绝无差错,既有外围军士确认,也有内部人员确认,安全局甚至跟到着其回到府邸,错不了。”

    ??朱允炆盯着文书上的“晋王朱济熺”五个字,挥了挥手:“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??刘长阁没有敢说话,退了出去。

    ??朱济熺,第一任晋王朱棡长子。

    ??朱棡,多智而残暴,曾车裂百姓,气得老朱差点废了他,若不是父亲朱标说情,估计早就关在京师了。但朱棡已经在洪武三十一年,先老朱两三个月走了。

    ??朱济熺是古今?

    ??朱允炆不相信,因为朱济熺在小时候曾经和朱允炆一起读书,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,年长朱允炆两岁的朱济熺从来没有表现过恶意。

    ??何况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夺淮的时候,朱济熺才十六岁,人在太原,是自己登基之后调回京师的,他虽然手底下有些人手,但也就那几个护卫而已,想要做大局,做大势,他还不够吧?

    ??朱允炆想起来一件事,在自己提出王爷当官的建议时,朱高炽、朱允熥都点了头,进入了朝廷,只有朱济熺一心要留在国子监,还曾多次提到要加入蒸汽机的改良,被拒绝之后,甚至直接加入了匠学院。

    ??“蒸汽机是大明机密,一个藩王对蒸汽机抓着不放手……”

    ??朱允炆有些头疼。

    ??前些日子,安全局也奏报过,朱济熺曾和李芳英一起同行。再早一点,李增枝曾去国子监找过朱济熺,至于商谈过什么,不得而知……

    ??朱允炆闭上眼,沉思良久,才起身将密奏文书焚灭,捣碎了之后,对内侍下令:“告诉刘长阁,无论是谁,该追查的,一律追查到底!”

    ??内侍匆匆离开。

    ??砰!

    ??朱允炆的拳头重重砸在桌案上,目光阴冷。

    ??九月的天,终是秋意渐浓。

    ??皇家田庄。

    ??郑和、朱能直接坐在田间地头,农学院的院长盛拿着一截枯萎的番薯茎蔓走了过来,笑着说:“看,番薯茎蔓大部分都枯萎、发黄了,收割就在这两日了吧?”

    ??郑和拿起酒囊,丢了过去:“若不能丰收,我等怕是要无颜见天下人了。”

    ??盛仲接住酒囊,笑着说:“可不能如此说,不管丰收与否,你们带来新种子都是不争的事实。山东、河南、北直隶的玉米、土豆长势也都不错,你们完全可以安心。”

    ??朱能看着一片番薯地,也有些忐忑。

    ??远航水师船队被大肆封赏,皇上甚至还公告天下粮食产量很大,这若是产量很低,岂不是贻笑大方,成为千古笑柄?

    ??“真想扒开一个看看啊。”

    ??朱能有些煎熬。

    ??盛仲摇头:“绝不可以,瓜熟蒂落,这是自然规律,怎可在没有成熟时就动手?何况收割日,皇上会带百官亲至,还会有一批耆老、百姓也来观看。你们先聊着,我再去看看那块地。”

    ??郑和、朱能看着走开的盛仲,不约而同地摇头苦笑。

    ??动静越大,越让人紧张。

    ??朱能喝了一口酒,对郑和说:“你听说了吧,王景弘、万青林已经被召回水师了。”

    ??郑和摇晃着酒囊,平静地回:“收到消息了。”

    ??朱能叹息:“回到家之后,很是怀念远航的日子。现在王景弘、万青林已经回到船只,不知我们什么时候能再扬帆出航。”

    ??郑和笑着打量着朱能:“在返航途中,你可是说过,回来之后五年之内不下海,好好享受太平日子,怎么又想回到海上了?”

    ??朱能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??人就是有点犯贱,在远航的时候,渴望休息。可回来休息吧,又十分迷恋远航时的日子,大海波涛,狂风骤雨,冒险,军号……

    ??似乎有些东西,融入到了生命与灵魂之中,忘不了,怀念得很。

    ??郑和低声说:“有个消息,你莫要告诉别人。王景弘、万青林返回水师,担任的是蒸汽机铁船船长,这些铁船,将全部改装为火药弹运输船。”

    ??朱能惊讶地看着郑和,低沉着嗓音:“火药弹运输船,你确定?”

    ??郑和点头:“皇上告诉我的,岂能有假。”

    ??朱能咧嘴笑了,握了握拳头:“看来出航的日子不远了啊,说吧,这一次我们去哪里,去非洲,配合宁王把非洲土著都收拾了,还是去威尼斯,找亚当吃顿饭去?”

    ??郑和白了一眼朱能,收拾土著用得着专门的火药弹运输船?去威尼斯的话,可是要绕远路,为了吃顿饭不值得啊。

    ??朱能看着郑和的神情,直接点出:“看来这两个都不是,那就只能是东面的岛国了。怪不得水师船队调动频繁,原来是要有大事件发生。”

    ??郑和站起身来,拍打着身上的泥土:“此事不可外传,这一次战斗,将是水师在东海的最后一战,珍惜越来越少的战斗机会吧。”

    ??朱能咕咚几口,喉结上下一动一动的,哈出一口气,喊道:“爽!”

    ??郑和走向土地,受限于粮种数量与分散种植的策略,皇家田庄的番薯也只是种植了三亩地而已。

    ??“那是?”

    ??郑和看向远处的街道,不由地踢了一脚喝酒的朱能:“皇上来了,别喝了!”

    ??朱能差点喷出来,连忙起身,与郑和一起迎去。

    ??朱允炆看着一身酒气的郑和与朱能,并没有怪罪,有说有笑到了番薯地旁边,盛仲、宋玉等人纷纷行礼。

    ??盛仲指着番薯地上枯萎的茎蔓:“皇上,是不是可以收割了?”

    ??朱允炆弯腰,看着枯黄的叶子,点头说:“今日清理下秧,明日收割吧,通知官员、在京远航水师将士及其家眷,耆老等,一起看看番薯收成。”

    ??郑和、朱能神色有些不自然。

    ??朱允炆看出了两个人的紧张与忐忑,笑着宽慰:“一些官员和百姓认为水师将士封赏给大了,呵呵,明日就让所有人知道,你们的封赏,朕可是给小了……”

    ??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 番薯,惊世大丰收

    ??文武百官,在京远航水师将士及其家眷,京师耆老,纷至沓来。

    ??礼官引导,将三千余人安置妥当。

    ??原本礼部尚书陈性善还想在开挖番薯之前祭天,祈祷丰收,被朱允炆给拒绝了,理由是:若没有丰收,那不是打老天的脸,若丰收了,再祭也不迟。

    ??事关新种收成,骆冠英、沈伟、赵世瑜等人也提前抵达京师,此时正在与郑和、朱能等人一起,紧张地等待着。

    ??国子监祭酒李志刚从北平跑来,带国子监司业胡濙及一干博士、教授来了,准备见证这历史的一刻。

    ??朱允炆、朱文奎来了,众人行礼。

    ??为了个庄稼,组织了几千人围观,这种情况在后世属于搞形式了。

    ??但在此时大明,这种形式不能少。

    ??百姓缺乏对新庄稼的了解,不知道这东西收成多少,心里没底。

    ??一年庄稼就那么两茬,谁愿意冒险种新粮食,万一这玩意没收成,全家的口粮就会出现问题,这种风险与顾虑是真实存在的。

    ??连识字有学问的官员都不相信土豆可以亩产十石,番薯可以亩产十五石,你指望百姓相信?

    ??朴实的百姓的判断方式很简单,那就是按照自己的认识与经验给出真假,没见过高产的,没听过高产的,那就是骗人的,别扯那么多,想让人相信,你拿出来看看再说。

    ??所以,新粮食收割,在这个时期少不了搞形式,只有将声势造出来,让更多的人知道新粮食的产量,才能为下一年更大范围的播种打下基础。

    ??朱允炆看着安静下来的众人,指了指眼前的三块地:“自郑和水师返回,朝廷就开始播种新粮种。这三亩地,种植的皆是番薯。今日秋收,邀诸位见证产量多寡。孙诚孙老,王博王老,你们是京师里德高望重的耆老,可愿与朕一起,开挖出第一个番薯?”

    ??孙诚、王博都已年过七十五,在京师也算是大寿之人,加上乐善好施,德行高尚,在京师里深得人心。

    ??孙老、王老拐着拐杖,一脸皱纹被笑挤得更深了。

    ??王博推开了要扶自己的礼官,笑呵呵地走向朱允炆:“能得皇上邀请,荣幸之至。”

    ??孙老颤颤巍巍,身体有些佝偻:“能亲身参与新粮收割,可谓是光宗耀祖之事……”

    ??朱文奎上前搀住孙老,朱允炆搀住王老,盛仲差人递来小铲子,郑和、朱能也站在一旁。

    ??收番薯,自然需要用三齿刨铲,但耆老只是象征性参与,让他们挥刨铲估计老腰承受不住,只好用小铲子代替。

    ??“那就开挖吧。”

    ??朱允炆弯腰,拿起铲子就顺着藤根挖土,朱文奎的速度显然更快,两个耆老小心地铲了铲土,并没多少动作,实在是年纪大,下腰都难。

    ??盛仲、郑和小心守护着两个耆老,别番薯没从土里挖出来,人先入土了。

    ??“父皇!”

    ??朱文奎感觉铲子碰触到了什么东西,连忙小心起来,拨开土壤,看到了一点红色的番薯。

    ??“有果实!”

    ??郑和、朱能看了一眼,目光炯炯。

    ??朱允炆铲开土壤,看着纺锤形巴掌长的红色番薯,根部还有几根细长的须,小心地取出,欣慰地笑着说:“这就是番薯啊,看吧,大明的土地一样可以养活这些新粮食。”

    ??郑和、朱能与一干水师将士算是彻底放松下来。

    ??最担心的粮食不能成活,无法结果的问题并不存在,南美洲的东西到了大明的土地上,一样可以生根发芽结果!

    ??“皇上,这一根番薯应该有二两多吧。”

    ??盛仲感叹着。

    ??朱允炆掂量了下,微微点头:“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??盛仲盘算了下,这一亩地种了三千株,一株结果二两,折合下来也才六百斤,只有四石,这和朝廷对外宣传的十五石可差太多了,不过四石的产量可是超过了稻谷、麦子,依旧是高产之物。

    ??就在盛仲瞎盘算的时候,朱文奎喊了一嗓子:“还有。”

    ??又一根番薯被挖了出来,这一根番薯明显更大一些,少说也有三两,而随着继续挖掘,竟又挖出三个番薯。

    ??五个番薯!